2001年,中国股市进入监管年;2002年,监管力度加大,“规范股市,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严惩证券欺诈”、“公开、公正、公平”……作为一个长期浸泡于股市的中小散户,在洗劫股民、私募基金和券商的2001年大跌后,听到监管层的这些话语,不觉感受到阵阵暖意。
就象一首老歌的唱词那样,“说监管,回想那1996年”…那时管理层也再三提监管,但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的监管主要针对股市的涨跌幅度。也是,96年的股市实在涨得太凶了,指数天天连着涨,有时涨得凶,有时只涨一两点,但在图形上总是红红的阳线。散户厅中的众人就天天看着图形数数,五根、六根,这么多根阳线了,是不是该跌了?96年的行情图有个特点,阳线很少能连着超过八根的,所以大家心里也都嘀咕,一到七根阳线就开始往外跑,股价也就开始跌了。涨得慢,但跌起来又快又狠,经常是几分钟的功夫,一口气就打下了40多点,图形象跳崖一样(我们都称那是跳崖而不是跳水,跳水后是往水里跳,伤不了什么事,跳崖可就难说了),但经常几分钟后就又拉起来,迅速变成正40多点。一天内反复几次,心脏会砰砰直跳。
在这样巨幅震荡的股市行情中,1996年监管层很重视对股市涨跌幅度的调控。涨得太凶了,就“清查资金”,也就是清查机构炒股资金的来路,股市立刻就绿了,不明来路的资金撤离;跌得太凶了,就出台一些安抚信息,如“保护投资人利益”、“整顿期市、发展股市”之类,众人一想,期市做得那么离谱,才真是监管的重点,股市同期市比差得远,就再踊跃买入,行情又涨起来。
在享受大牛市动人行情的同时,96年的中小散户,在很多地方会感到很无助,感觉散户的权利和利益是没有人关心的。首先从开户说,那时的证券营业部不是很多,开户金额最低10万元,但行情一涨,最低开户资金立刻涨到30万、50万,很多人就是因为差一天行情涨了开户钱不够而无法入市,只有静待行情跌下去再说。还有,当然也是最致命的,是行情大幅涨跌时,许多营业部立刻关掉对散户的跑道,而将全部跑道全部提供给机构和大户。
我所在的营业部据说是当时北京第四大证券营业部, 96年中,仅我在散户大厅盯盘时就遇到六次这样的情况。一次,大盘巨幅跳水后在底部停留了2、3分钟,做了个小小的圆底,紧接着就象火箭一样向上冲。众人一看,也都立刻冲向散户厅四周20多个自助委托机,但输入密码后机器显示“系统忙,请您稍后再试”…20分钟后,散户厅中的委托机才恢复正常。收盘后,楼上的大户下来跟我们聊,这才知道,楼上的行情畅通无阻,原来他们是——掐断了原先给散户的2条跑道,而将8条跑道全部留给自营盘和大户了。
行情涨时这样做还可以接受,最多失去了一次看似能够挣钱的好机会,但大跌时营业部这么做,对散户而言就太危险了。记得96年10月的一次大调整,大盘开盘不久即掉头向下,然而几乎令人绝望,散户厅中的全部委托机再次“失灵”,眼看着大盘向下狂泻,而众人全无半点办法。一些散户与营业部柜台工作人员商量,“让我们交易吧”,工作人员回答:“是证券交易所行情出了问题”。很快有散户去旁边的其他券商营业部查证,回来后气愤地说:“其他营业部行情正常”。工作人员于是改口,“是营业部电脑系统出了故障”。散户中有几个认识楼上大户的上楼去查,发现楼上正在大批量交易,乱作了一团。眼看着大盘暴泻了50多点,散户想卖却无法卖,有人气愤:“这简直是关起门来打狗”,众人一哄而上找营业部负责人谈判,20分钟后,交易委托机才恢复了正常。
尽管这是明显的侵占中小投资人利益的行为,然而作为散户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除了交易过程,还有更令中小散户寒心的事:上市公司宛如变色龙,真伪难辨。1997年,巴菲特的长线价值投资理论传入国内股市,影响了众多的股市投资者,大家研修巴菲特系列书籍,都希望能找出一匹真正的白马来。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新股发行速度加快,反复阅读各新股的招股说明书、挖掘行业信息,但由于信息过于简单,一时难以找到评判是否白马的依据。1997年年底,大盘猛跌,96—97两年牛市的涨幅两个月内就跌去了一半,股市连日阴线绵绵,个股呈现菜色面孔,唯有新股行情不断。熊市炒新,机构和媒体倡导:“新股资产质地好,二级市场没有历史套牢盘”,报纸上也连篇累牍介绍新股情况,似乎个个都是地区龙头。不少散户踊跃参与新股行情,从中积极寻白马。“南风化工”,一上市即以地区行业龙头形象出现,每股收益0.42元,开盘定价18元,一个半月就跌至12元;“南方摩托”,上市不久从7元一直拉到14元,以稳定的斜率毫不犹豫地向上做,难道摩托车生产行业有如此景气?媒体上频频出现撰写南方摩托具有重大潜力的投资分析报告,但业内有传言,那家公司厂房破旧,好象连水电费都在拖欠。“桂林集琦”也是以绩优股的面貌出现,每股收益0.48元,开盘定价16.25元,几个月内就冲到24.98元。但仅仅一年半后,公司就显颓势,每股收益大幅降至0.13元,沦落到三线股行列。
炒新行情持续了将近一年。到了1998年中,97年底上市的新股大多业绩严重下滑,不少炒新的股民踩到了年报地雷,亏损累累。难道持续增长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就这么难?难道这么多公司业绩严重下降都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是不是巴菲特理论在国内行不通?99年进入券商后,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不是中国没有好企业,不是中国企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1997—1999的股市中之所以持续增长的上市公司凤毛麟角,之所以存在那么多包装过度、经营业绩低下的上市公司,与监管体系不够严格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堪称股市大案的“红光实业”:红光实业于1997年6月上市,上市当年即亏损2亿元,在证监会随后的立案调查中,发现在上市之前,红光就已濒临破产,公司黑白玻壳生产线大修,黑白管装配生产线、电子枪生产线已计划停产,年度利润目标仅为100万。上市后不久,公司全盘陷入了困境,彩玻生产线停炉歇工,彩管项目中途下马,两座池炉急待翻新改建,需资金2亿元,近2000名工人下岗。为了掩人耳目,红光继续运行几台池炉,废品率居高不下,平均每天烧去130万元……等到公司1997年度报告出台,其每股亏损0.86元的报表震惊了整个中国股市。原来上市前,红光实业买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虚假财务报告,买通律师事务所出具了虚假的法律意见书。一个如此垃圾的资产竟也能够蒙混过关、上市圈钱,足可见当时国内的监管体系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此后,证监会加强了稽查力度,1999年,查处了娃哈哈的信息虚假上市,济南轻骑的内幕交易,东方锅炉的虚假上市,北大车行的操纵内幕交易,四通高科的虚假信息,大庆联谊的虚假上市……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监管与反监管是互动的过程,具有极强的反身性。2000年开始,证券欺诈等恶性行为在手法又有了很大改动。
以“蓝田股份”为例,蓝田以生态农业为卖点大力宣传,著名的宣传段子是“卖蓝田一只生蛋的鸭胜过卖一台长虹彩电”。理由很通俗:蓝田鸭下的是红心鸭蛋,鸭蛋高价值,鸭可以生蛋,蛋可以孵鸭,鸭再生蛋,蛋再孵鸭……一只蓝田鸭一年可以产300多只红心蛋,每只蛋若卖可卖0.77元,若孵鸭……不少对蓝田红心蛋、蓝田野藕汁情有独钟、对投资理念矢志不移的股民坚定地成为了蓝田铁杆,坚信每年一度其董事长的公开表态“蓝田业绩再翻一番”,最后全都生生被套。2001年,鉴于蓝田股份报表的超乎常理,证监会四下洪湖进行调查,蓝田也随即连撞跌停,后证监会对蓝田立案,蓝田神话破灭。
还有亿安科技。与清华合作生产电动自行车是亿安科技的最大卖点,借此“高科技”产品,亿安科技一路飙升冲击中国股市的百元大关成功。2001年4月25日,中国证监会对联手违规操作亿安科技股票的四家公司作出重罚,罚没款近9亿元,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只股价过百元大关的亿安科技神话破灭。
蓝田股份、亿安科技,以及中科创业、大庆联谊,都给股民特别是中小股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尽管证监会对这些上市公司都做出了相应的处罚,但由于罚没款项冲归国库、民事诉讼不能受理,广大的小股东承受了巨额亏损却不能获得半点赔偿。2002年1月15日,高法宣布开始受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这是我国监管体系的一大进步,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高法受理民事赔偿案件附加了一前置条件:“该类案件目前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查处,当事人依据查处结果作为事实依据提起的民事诉讼,人民法院方予受理”,而这一前置条件违背了《证券法》中民事赔偿优先行政处罚的原则。
虽然我国的监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可以看出,国内监管正在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期待着在严格打击证券欺诈行为的监管体系下,证券市场更加规范的运作,我们更期待着诚信到来的那一天……
首发杂志
期待诚信到来的那一天
2002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