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博弈论”,看不完的课本,我的英文阅读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很受挫。开始明白新东方老师为什么总是说:要看到凌晨五六点,然后八点去上课了。
老不写博客,离主流中文市场又远了些,感觉中文真的在退步呢~ QQ时最明显,总是用些不咸不淡的词和还能记得的BT那些简写,好像只能用Flash的QQ表情来体现复杂心情了。英语没学好,中文又在下滑,可怕,可怕~~
好在学习的过程充实了很多,对理论的学习就象多长了一只眼,开始看到很多平时忽略或者说干脆“屏蔽”掉了的东西。之所以说“屏蔽”,是因为当不具备某种知识时,即使看到了,那些现象似乎也很难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说到博客,你有没有注意到,相当一部分老博客正在沉寂下来。你可能会说:正常嘛,博客的新鲜劲过去了,自然不写了。嗯,may be Yes, but may be Not.
那天上体育论坛时,看到一个足有百页的长贴,跨度近两年。帖子的开始是一个女孩受不了她教练的简单粗暴和呵斥,到坛子里来发牢骚。一些坛友看到了,就安慰这个女孩,和她探讨教练这样做的原因,和不同的专业训练的方法,还有鼓励她继续训练下去。
之后的2个月,这个女孩继续她对训练和心情的记录,坛友也积极地回帖谈心得和出主意。就在这个阶段,这个女孩才发现,她无意中遇到的教练实际上是个很有些国际知名度的专业运动员。一众坛友也愕然,都鼓励她继续写下去,让大家了解更多的国际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这个帖子一直连续记载了一年多。由于学“博弈论”的原因,我对这一过程中坛友们口吻的变化以及女孩写作口吻的变化发生了兴趣:当一个人(用“他”来简化)在网络上没有什么record的时候,他拥有着写作上的自由度,能够以他任意符合当时心情的口吻来写作。而当网络中其他人群对他形成某种认识或有某种期望时,他也会改变他原本的面貌来迎合这种期望吧。如果是一个博客者,当他的博客归入某种类型时,鉴于有些口吻可能不符合以往的博客文章,他就不方便再把这些看似杂类的文章放上来了。
再说这个女孩的长贴,开始的发帖口吻是个标准的受挫女孩的写作方式,敢用一些抱怨的词,更口语化;受到不少坛友的鼓励和夸奖后,写作的口吻淑女化了;再之后,随着细节的继续明朗,写作中包含了更多树立个人正面形象和做人原则的内容了;再之后,又包含了更多的宗教因素,她希望能提升自己等等……在这一阶段后不久,是停止了写作。
于是一个问题产生了:个人的表现与他在环境中获得的认可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互动关系呢?
人需要情感的发泄,这应该说是一种本能;当然人也需要环境中的认可,理论上这是一种略高层次的需要。随着接触的次数增多,人自身的接触目的变得有些不同了,因而人的需要也就不同了。
这里可以做两种猜测:1)当希望自己的对外的个人形象走向正面极致时,是不是对自己真正自我的某种程度的不肯定呢?2)中国自古就有“捧杀”一说,当名义上走向正面极致,而自身还保留在原有的平衡的位置,这种偏离实际上就正在构成某种缺陷。当缺陷被创建和逐步增大时,难道还能说是件好事吗?
也许,人还是应该承认自己原本的面貌。当追求某种名义上的东西时,一是显得不真实了,二是也许维系下去会更加困难,而弱处也会日渐明显了。
作为一个很久写不出什么东西来的博客者,我试着得出一个结论:也许该回归博客的本义,不用特别在乎以往博客似乎形成的某种固化形式,还是真实于心情记录和交流吧…
还要感谢Fiona的提醒,帮助我找回了博客的感觉。
附:
Fiona — Re: Eng 2 — Moon night discussion [2007-12-23 16:13:51]
It is nice to hear what you said, but use English is not the only way to write down what you thought, may be next time, you could write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