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章为什么不能写生动?
有几位读者朋友说喜欢看我的专业文章,这个真是让我挺意外的,我一直觉得那些会不会有些枯燥呢,有多少人愿意看呢?好像朋友们只有在制定家庭未来方案时才会静下心来专门想这些的;而平时,我一直觉得大家可能更愿意看轻松些的。
不过既然有人喜欢,我可以多写些,尽量简单地说,以贴合多数人的感受。曾有朋友建议最好多用形象的比喻谈产品,好懂些;也有朋友说最好别提那些专业术语。这就不仅仅是挑战了,更像动手挖个坑再自己跳进去(你看这也是个比喻,不是我不会呢~~)但凡比喻,总会有些相似的地方,也肯定会有差异,比喻时那些有差异的地方就容易让朋友们有误解呢。
七年来见过太多客户了,我发现人们在谈话时有个特点,就是往往大家的思路是并行的(两人谈话是两个思路在并行,三人谈话是三个思路在并行),看似在相互讨论,但有没有真正“听”到了对方说的、真的去调整了自己的想法以相互间产生交集却是未必的,这还是需要一定的谈话敏感度的。再有就是原有思路都会有惯性,有偏差的想法即使当时被纠正/被多次纠正了,隔上一年半载,就又部分地恢复成原先的想法了。
所以“谈话时的感觉”以我的感觉,可能是世间非常不准确的一件事了(负负得正,这句话能有多大的可信度也是疑问呢~~)“感觉”也许只能算是种即时情绪,是情绪就一定会随时间变化。
不只是谈话时的感觉,即使落在纸上的文字,表达上也同样存在偏差。写的东西过几个小时再看,会发现看时的感受跟写时的感受也有不少差异。所以很多作家都会将文章放上几天/几周再去改,多改上几遍十几遍几十遍,好让写出的感觉能正好落在他最想表达的那个针尖大小的点上。
七年来谈了这么多客户,我发现“个人感受上的偏差的存在”可以说其实是一件根本无法避免的事,只能是通过谨慎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偏差的幅度,而比喻还有很多生动的方式却是很容易带来更多偏差的,所以我其实一直在避免使用比喻和其他形象的东西在讨论的过程中(竟然是与朋友们建议的方向相反呢)。我的目标是让那些想懂的朋友尽可能没有歧义的懂了/至少是知道了全部,曾有朋友建议的“以生动的方法让原本不是很感兴趣的朋友开始感兴趣部分内容”这并不是我的目标。
还有就是“信任”特别重要,在我的想法中所有的关系里,信任可以说是唯一重要的事。如果你在一开始对这个人怀有疑虑,你不觉得他/她会真心对你,我的建议是那就什么都不要开始,你转身走吧,何苦为难自己呢?因为你原有的想法,你最初的怀疑也会一直跟着你,带着惯性,时不时跳出来提示你和让你怀疑自己。天涯何处不芳草,何必呢,去找别人吧~~
有些事让我挺无奈的,有一小部分国内新来的人可能是刚来加拿大还不习惯这边的社会风气吧,还继续沿用着他们国内的习惯稍不顺心张口就骂,还净带上器官词。以我在加拿大住了十几年的角度看已经很难理解这样的行为了,觉得怎么这样对人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呢?!所以那些脾气大点儿的朋友、那些对保险有负面情绪的/觉得保险骗人的、那些对我的意图intension对我这个人存有怀疑的朋友们,拜托您们绕道而行,不要看我的文章以免被误导,也请别联系我,您们都值得比我好得多的财务顾问来服务您们!
而我也只能是根据接触人群的行为下限来确定自己行为的边界,写专业文章时我依然会中规中矩地以尽量准确为唯一目标,无法做到生动,毕竟我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还望朋友们能见谅和理解!
另外有类人像Lee姐姐、Lijun、白大哥这样的,虽然跨领域,他们却愿意看还总能看得明白(有时感觉都可以当我同事了~~)我会专门为这类朋友写些很细节的东西,写的时候会放到文章的最后,方便不太有兴趣的朋友直接跳过去~~
好,咱们言归正传,开始一个新题目,谈谈怎样从加拿大的保单里取钱。
有朋友问:我的重病险保单中有多少钱?怎样取出来?
重病险保单本身没有钱。得重病、符合理赔条件了拿到理赔的钱。此外,就是在2种情况下可以返本(“返本”就是返还已交过的累计保费),一种是重病险在或者15年后/或者65岁以后/或者75岁以后…(看自己做保单时选的是哪项)允许任何时候取消保单同时返本,另一种是去世时返本。正是因为加拿大的重病险有了这2个返本选项,所以将重病险做成了资产型而不是在一些国家(如中国)的费用型。
一、哪些保单里有钱——终身人寿险(分红险、万能险、终身险)
分红险、万能险、终身险保单中都有钱,这些钱随时可以取出来用,可以理解为除了保额外,保单里还有个类似银行账户的,里面有钱(现金价值cash value),可以在活着的时候自己用这些钱。保单中的钱,可以家用、投资、养老都行(不限制使用用途),待百年后理赔时用保额减去他生前用过的钱连同利息(如有利息),再将剩余的金额理赔给家人。也就是说,受保人完全可以生前自己就享受保单中的部分资金,而不是非要全部都要在身后留给家人。
保单里钱最多的是分红险,其次是万能险和终身险。
1、分红险保单里的钱
在加国,多年排在前位的分红险产品的分红率超过了6%,在这样的分红率水平下,即使没做什么设计的标准保单,大约缴15年保费后,保单中的钱就跟累计缴的保费差不多了。15年之后,分红险保单中的钱的增长速度仍然保持一个高速的增长,每十几年翻一倍。
在持续交保费的情况下,分红率的不同所带来的效果的差异,可以大致用72法则感受一下,就是用72除以年增长率(去除掉百分号),能大概得出复利下需要多少年可以翻一倍(反之亦然):
– 如分红率6%,72法则算出12年翻一倍;分红率3%,72法则算出24年翻一倍。
– 前者在60年的时间里能有5倍的变化,在100年的时间里可以能有9倍的变化;后者在60年的时间里只能有2倍的变化,100年的时间里只能有4倍的变化。
–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翻倍数列感受一下:5万,10万,20万,40万,80万,160万,320万,640万,1280万……如果是5倍的变化,在数列中是40万增长到80万(增长了40万)。9倍的变化,差别是640万增长到1280万(增长了640万)。而如果是2倍的变化,只有5万涨到10万(只增长了5万)。
凡涉及翻倍的东西,越早入手越好,熬年头的事最好早一点开始做,这样才能在后面赶上很大幅度的那个翻倍。这也是家族财富积累的重点。
曾有朋友表达过这样的想法:家族很有实力,不需要保险的这些钱。现在很多人都在学李嘉诚,他在华人圈里可算数一数二的位置了,每个孙子出生李嘉诚都买1亿的保险,他说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保证他每个孙子一出生就是亿万富翁,谁也拿不走,债权也拿不走(保险在法律上被视为生命必需品,即使债权也无法剥夺呢)~~
再比如巴菲特,八十年代他给股东的信里多次写过这样的观点:在经济萧条期,保险公司是相当稳健的投资。巴菲特积累财富的主要的理论是滚雪球,有可以滚起来的雪(利润尚可),还需要一个长长的跑道(能够持续时间长)……在人的一生中,还有哪条跑道比一个人从出生31天至百年的这条雪道更长的呢,至少在有形的生命中,这就是分红险的长跑道。家族的财富传承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用稳健的方式接力跑~~
2、万能险保单里的钱
万能险是一个保险账户+一个投资账户,只有保险账户中的钱才会视作生命必需品获得税务上的优惠政策,投资账户中钱的增长并没有同等优惠的税务政策。万能险保单中的钱在取出时会遇到较多的税务计算的事。
3、终身险保单里的钱
在终身险上,我常为50岁以内的客户做的设计是终身险+Term定期险,终身险是底,目的是可以有一个“去世返本”的选项,便宜的Term定期险用来抵消房贷、商贷的风险。在这样的设计下,通过“去世返本”的选项,将累计保费做到了保额中,将费用型的Term险做成了资产型。
但是终身险中的钱是比较少的,在下面的第二部分我会用个图来对比一下。
50岁以上的客户就不用终身险了,有其他的更适合的设计方案。
二、分红险、万能险、终身险的不同理念
怎样理解分红险(保单中钱最多)、万能险(保险账户+投资账户)、终身险呢?这是理念的变化而导致设计产品的初衷不同。
终身险,可以看作是最传统的保险,人离世即理赔(保额),看重人离世后对家庭风险的保障,而没有看重人活着时的保障。所以终身险保单里的“钱”并不多。
万能险,是想将投资账户与保险账户连接起来,投资账户若是盈利了,可以将盈利的钱用来付保费。万能险保单里的钱,取决于投资收益,赚的多,钱就多(但投资部分产生的盈利需要计算税)。如果投资的账户亏了,就损失了投资本金。
分红险,将被保险人视作保险公司的股东,每年分红,看重人活着时怎样将保单作为一个银行账户来使用,而不仅仅是人离世后的理赔。所以分红险里钱最多。
三、一个独特的概念:“保险成本ACB”
在有“万税之国”之称的加拿大,税局关注我们着我们平时的生活,符合征税概念的它们都会逐步纳入其中。保险可谓行走于钢丝之上,充分利用着“生活必需品”这一概念,尽量将保单里的钱规划到征税范畴之外,走“保险成本”概念,走“借款”概念,是最大化免税的金融产品。
借款有两种:从保险公司直接借款,或者在银行抵押保单借款。
咱们今天先集中谈第一种借款方式:从保险公司借款。有不少朋友跟我说过,在跟我谈之前,他们没有听说过ACB(Adjust Cost Base调整保险成本)的概念。在分红险保单里,即使我再简化描述,大家还是应该知道和理解ACB的概念,虽然讲起来不讨喜显得复杂,朋友们也容易迷失掉,但至少应该知道:当我们不是在银行抵押保单来借款,而是将保单直接从保险公司里取出钱时,一定会涉及到ACB的计算,取款额超过ACB时要交税。
除了理解ACB的概念,分红险保单能不能在银行抵押做借款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分红险里累积的钱是一笔大额款项或者是巨款,怎样免税地拿出来才是关键。
有些朋友想“从保单中拿钱出来”这件事至少这两年不会发生,那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之后,何必费脑筋去理解ACB呢?只有事先预知了未来的结果,才能在现在选择好合适的设计和合适的产品,毕竟保险产品本身都是长期规划,都是一付就至少十来年和保终身呢。
税局对从保险公司渠道下使用保险产品中的“钱”定义了ACB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近似于保险累计的成本。税局的想法是用来购买保险产品的钱已经是大家税后攒下的钱,这部分是可以免税的,当然会有一定的条件。符合条件时,从保单里拿钱出来时,ACB保险成本之内的额度免税。
1、分红险中的保险成本ACB
下图是一个最普通的分红险产品,只付20年,它的累计保费跟ACB的关系是这样的:
ACB橙色部分开始的20年间随着累计保费的增加而上涨。从第21年开始,随着停止交保费,ACB在二十几年间逐步下降至“0”。
在付款的20年中,超过90%的累计保费成为ACB(被税局视为的保险成本),从保单里取出这部分的钱是免税的。
从第21年起开始不交保费了,ABC就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逐年下降越降越快,意味着21年后可以免税取钱的部分越来越少。
2、终身险中的保险成本ACB
可以看到,相同年保费时,分红险的ACB与终身险的ACB差异不大,也就是税局对具体保费是用来买的哪个终身人寿险品种并没有那么在意。
3、分红险/终身险保单中的钱 vs.保单中的ACB
分红险保单中钱会多一些,终身险保单中也有钱,下面这个图是将这两种保单中的钱与ACB比(用的分红险的ACB,终身险的ACB会稍低一点儿),图中比较的都是只付20年保费等额保费的情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