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存款模式下,一生累积的财富有多少?

简单存款模式下,一生累积的财富有多少?

黄海懿

上周《事后诸葛亮的选择》登出后,几位朋友来电交流他们的想法。我们从RESP谈起,讨论了RESP与子女分红险的异同、人寿险和健康险的区别、RRSP和RESP的选择……有趣的是,探讨的过程中,有位好友感觉困惑:划出多少钱为自己,为子女又该投入多少?

【免费活动】8月29日(周五)晚6:40~8:40 特邀请来自法国的绘画专家张洁女士在Downtown带领朋友们作画。备有法式糕点、水果,欢迎朋友们踊跃参加。请联系提前订位。地址:1010 St- Catherine west, suite 600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重病险、人寿险、长期护理险、Super Visa探亲险、旅游探亲险、国际学生险、家庭财务规划、家族财产传承的信息,欢迎联系我514-839 9076 (cell) ,或发邮件至huanghaiyi@gmail.com,更多文章请见www.huanghaiyi.com

 

一、简单存款模式下,一生累积的财富有多少?

那位朋友提出的问题“划出多少钱为自己,为子女又该投入多少?”,这个其实很难回答。这里面涉及不同家庭的偏好,有的愿意多投些给孩子,有的愿意首先安顿好自己的各方面生活,子女的未来再逐步规划。

还有很多时候,朋友们在各时期的想法,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境遇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我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曾有个理念:好孩子不用留钱。近几年他的健康有恙,想法也随之改变。在交谈中,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他在重病时对家人的关心,总是在想着一旦有什么状况,留给家人些什么,怎么能将他们未来的生活都安排得好好的。

是啊,每个人的健康都有价格,99%的人都会从健康走至不健康,再从不健康步入我们心中信仰的那个地方,有的人是去天国见主,有的是去佛国…… 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一位加拿大居民/公民都有着(或曾经有过)这样的权利:在他/她健康出现状况的时候获得一大笔赔偿,在他/她去世的时候再得一大笔赔偿。只是不少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自愿放弃了这样的赔偿机会(也就是保险)。

 

这几天在跟三位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一起建模型,他们是刘畅(滑铁卢大学精算专业:金融、统计双修)、钟子莅(Concordia大学经济学专业)、唐玥怡(Concordia大学金融专业:财务报告)。我们很想通过比较得知作为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通过几种不同的理财方式,在他/她67岁退休和85岁去世(加国平均寿命)时,积累的财富有多少?哪些种方式是可取的,哪些种则不是很有效率。

先定了一个基线标准——简单存款模式:这位年轻人年薪4.5万加元(税后3.5万加元),每月除了租房费用,外加基本花销800元外(没有社交花销、没有旅行费用),整个的使命就是全力攒钱,每年攒1.5万加元;没有借助房产投资、没有借助RRSP省税、没有借助保险杠杆,到他67岁退休,总共攒了100多万。但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系数,也就折合成现在的约50万元。

这样的结果令我等几位相当沮丧,顿觉生活之艰难,传统存款方式累积财富之不易。模型中的这位仁兄可谓摒弃了世间几乎所有的娱乐,在没有借助杠杆方式的情况下,即使穷尽自己所得来储蓄,正常情况下,退休时的100多万、85岁的240万已是他财富管理的上限了。

而这种方式之所以不甚可取是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加国作为“万税之国”税制的复杂,也没有充分运用到每个人自身具有的保险杠杆权利。

举个简单的对比例子,假如这位年轻人从23岁起,每年不存1.5万,而只是投8000元在分红险上,剩下的7000元买RRSP递延税,每年光税上就少交$2200,到67岁退休时资产规模就已达到200万以上。一条简单的财税规划,资产就增值一倍以上。

接下来的几周里,我们会陆续完成加入房产投资、RRSP避税、保险投资等多种方式的横向、纵向比较,看财富积累会达到怎样的程度。我们会陆续跟朋友们分享建模中的感想和感受。

 

另外就是人们的想法会发生变化。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乃至自己身边亲朋好友生病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朋友们心中“基本假设”的变化:

健康时人们更多考虑的是财富积累、是工作表现同事认可和升迁机会、是考试和考证的成绩、是创业、是全家的旅行…

而一旦健康状态被打破了,受到重病的威胁,上述次序会完全换成一种迥异的思考模式:

  • 工作表现变得没有半点关系了,因为通常生了重病的一定会辞职而专心养病至少3年;
  • 考试和考证,这原先是为了升迁和跃升10万以上年薪阶层准备的,在生重病时是最多被朋友们认为严重耗费生命的东东;

生重病时,很多人会有诧异的感觉,惊觉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想到风险这么近!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重病的产生对多数人群来说,是大概率事件(即发生的可能性 > 75%)。

  • 重病时,多数朋友会珍惜与家人、子女在一起的时光;
  • 意识到失去的健康对于生活品质和个人幸福有多重要。

所以生命真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在健康和朝气蓬勃时,确实难以有病痛和无助时的切肤之痛。如果朋友们身边有处于伤病中的亲朋好友,不妨抽空跟他们聊聊,既解了他们的忧愁,又能帮助我们了解在那样的无助情境下,对生活的感受又是会怎样的不同。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