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地圆了一个梦 —— 大数据
黄海懿
十天前,参加了McGill GCC的魁省2015商业科技论坛,作为嘉宾做了演讲。非常感谢我的经理庄礼文先生(Daniel Chuang)给我这么好的机会,圆了我多年前的一个梦想;更要感谢他没有在之前告诉我论坛的规格,不然我恐怕早就会找个藉口退出了……汗一下
这次的论坛主题是关于Big Data大数据的,Daniel跟我说这是未来的趋势,很多行业都会因大数据和相关的云计算而改变。当时听得我非常好奇,觉得这是个可以好好花时间看看的东东,正如好友曾经两年前谈页岩油一样,或许其中孕育着什么机会。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有些有趣的信息:Youtube上有个视频叫:《头脑风暴:大数据时代来了?》链接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9tTbiMfuu4 ,他们请了写《Big Data大数据》一书的牛津教授维克托,还找来了各个行业的一些神人,有微软的首席架构师,有上海信息监管部门的,有私募基金的、财经评论人,还有位研究哲学的教授,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现场气氛相当活跃。有阅读习惯的朋友也可以看这个文章《大数据时代,人类生活面临颠覆》,将主要对话过程整理成网页模式了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3-07/20/content_1062428.htm。但其实视频比网页有趣多了。
演讲前三天,收到主办方发来的嘉宾名单,一看竟然微软、麦肯锡参加,还有资本公司、会计所和银行的合伙人和director,我就开始吓着了。因为微软和麦肯锡是目前研究大数据最权威的机构,麦肯锡出了个关于大数据的研究报告,鉴于这份报告的重要性,论坛上难以找到免费的。哪位IT好手可以试试看能否找到免费版的,拜托一定跟我分享一下哈,多谢啦!
微软就更不用说了,老大,还是专门帮助各种企业包括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发大数据应用的。另外看那些嘉宾的照片,我就开始担心自己的英语,脱稿说,我好担心自己一开口就有语法错误。
不知哪位朋友理解我的感觉,一直到开会前我心里就有个声音一直在念叨:“我是不是疯了?这回可要演砸了!”
现在想来,能事先得到其他嘉宾的详细介绍,真是帮助太大了!当时我就想,一定不能讲他们都懂的,得找他们懂一点、但主要都不懂的,所以我就定位回了自己的最爱:交易Trading、博弈论、生物进化这三块领域。
真实地说,希望朋友们不要笑我,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的人,我也像其他同学一样,曾经有过做经济学研究的梦想,就是想进一个清汤寡水的经济学研究所,周围环境很安静,还可以向身边的资深人士请教。
当时毕业时曾经差一点进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当领导介绍说我会进宏观2部,跟吴敬琏在一组,我高兴得快晕过去了。后来真是晕过去了,因为有个背景很强的进去了,我就进了券商,从此就繁花渐乱迷人眼了……
在出国前的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都在一种类似休息的状态中。那时最喜欢的就是去北大研究生部的地下乒乓球室跟那儿的同学打球。我的搭档尹平博士,第一次见面就跟我说:我叫尹平,不是《射雕英雄传》的尹志平。所以我一下就记住他了。他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拿果蝇做实验。我有时问他:你都感冒了,做的数据还准吗?那些果蝇不都被你传染啦?打球的还有研究物理的、光学的、混沌数学的,每次聊,大家看的角度都不同,可好玩了。那时我回家经常跟爸妈念叨:“今天把光学的那个干掉了,11:1,怎么样,牛吧!不过那个建模的把我挂零了,还连续三盘,真是太惨啦!”
经常跟尹平搭档双打,我受他影响最大,也开始看了些生物进化的书,什么伦敦动物园里的大猩猩与人的相似度,非洲湖里鱼的生态灭绝和进化之类的。那时我正好对博弈论很着迷,就感到这两块似乎是在描述两个不同的世界。
一边是博弈论的,由一群数学家建立发展,冯.诺伊曼和纳什。里面的囚徒困境和重复博弈是我当时最感兴趣的,后来查资料发现一些生态学家从进化角度的研究其实跟博弈竞争有相似之处。最有趣的是一些社会学家,似乎站在中间,既拿动物做试验(类似行为研究和竞争研究,不是解刨实验哈),也收集了很多不同种族不同部落人群的行为试验。
等到了加拿大,在好友Helen的帮助下,得到了批准去旁听《博弈论》的课程。在那个学期中,接触了多个模型,我真是对博弈论好失望,这完全就是一个数学家们控制的学科,追求数学极限计算的完美,甚至不去考虑这些计算还有没有实践中的意义了。
以“最后通牒”游戏为例,这个模型算是彻底打消了我原本的幻想。2个人共有100元,第1个人定分配方案,第2个人有同意/否决的权力。如果第2个人同意了方案,那么分配就按照第1个人的方案进行;如果第2个人否决了,那么两个人都将一无所有。
以纳什那派数学家的思维,第1个人的最优方案是给自己留$99.99,给第2个人1分钱。他们认为第2个人一定不会否决方案,因为那样他自己也将一无所得,而1分钱好过1分钱都不得,这完全就是数学家求极限的思维模式!
可谁会在意1分钱呢?!!当地板上躺着1分钱、5分钱,谁会愿去弯腰捡呢?那天论坛时地上还真就躺着5分钱,来来往往近百人,没1个人去捡的。
所以当如此荒谬的解释还需要我们一步步地在课堂上去学它的证明方式,我真是对这样的模型没有想法了!我曾有很多次冲动地想问教授:难道您没听说过吴思的“合理伤害权”吗?(吴思,历史学家,代表作《历史中的潜规则》)当1分钱的经济利益已经趋于无限小,博弈论的基础假设“理性经济人”就难以成立了,那么情感的因素就会超出经济利益而主导游戏了。鉴于我当时英语口语极差,解释这么复杂的问题对我来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也就是想想做罢了!
从跟尹平他们打球开始,没事我就会去查查生态学家和社会学家又做了什么跟game有关的实验了,后来感到他们中的很多人非常令人敬佩:十几年的时间都在研究一些鱼,以至于看人都看出鱼脸了;或是整天跟两个猩猩族群厮混在一起,以至于都分不出你我了,甚至都成了某某猩猩族群的智囊了;或是在世界的各个边远族群中采风,跟各类“野人”在一起……他们其实拿到的都是一手的最宝贵的资料。
同样以“最后通牒”游戏为例,研究猩猩的科学家发现当猩猩感到自己被分得少了时,它们会非常生气而拒绝方案;研究族群的发现西方社会通常给第2个人的分配方案是45%,接近于50%的平分状态(数学概念中“等分”有着非常独特的数学美感滴);亚马逊流域的马奇圭噶部落愿意分出26%,算是各族裔中分得最少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阿乌部落愿意分60%,算是最多的,因这个部落崇尚适度的慷慨。
这么多散落的大量由科学家们收集的关于特定动物和特定族群的大数据真应该成为博弈论很好的Data base,数学家们实在是该放弃那种纯粹为数学而数学的计算(跟次级债一样),而应该将计算基于更有生活意义的实证上。
有位哲人大概是亚里士多德说过:数学是生活的提炼。如果数学的方向错了,那通常是为简化生活而提炼时的方式错了。这时没有其他的办法,唯一的途径是再次还原真实的生活,重新来提取。
所以博弈论有必要放弃纯粹的数学思维,而以生态进化和社会学的研究数据为基础,重新塑造更有意义的模型和计算。
相同的也有经济学和交易Trading的关系。经济学的三大假设:“理性经济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信息”,简言之就是释放三大假设,将经济学回归真实的生活,向trading的理论靠拢,参考研究复杂情况的形态学、心理学等。
上面是我这次演讲的一部分内容。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能在某个学术交流的环境去质疑一下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假设。自从读经济学博士不成后,我以为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没想到竟然是Daniel这次帮我圆了这个梦。这对于我真的是意义非常不一样!再次感谢庄礼文先生!
黄海懿, 蒙特利尔值得信赖的财务顾问 。若您有兴趣做分红险、重病险、旅游探亲险、国际学生险,或是想做税务规划、特别是新移民前五年的财税规划和海外资产申报,欢迎联系我514-559-1321(cell) 此为新号码,或发邮件至 huanghaiyi@gmail.com,更多文章请见www.huanghaiyi.com